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,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. ——培根
有一個現(xiàn)象叫“飛輪效應”.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,一開始我們必須使很大的力氣,一圈一圈反復地推,每轉一圈都很費力,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,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.達到某一臨界點后,你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,飛輪依舊會不停地快速轉動.我們的學習也是一樣,學習不是玩樂,開始可能會很累,但只要堅持不懈,就會逐漸養(yǎng)成穩(wěn)定良好的學習習慣,看上去很累的學習就會變得自然輕松,優(yōu)秀也成了自然的了.正如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說,“優(yōu)秀是一種習慣”!
我們看到一位同學學一樣東西很快就搞“懂”了,記一些知識很快就“記”住了,就覺得他很聰明,這是有偏差的.一個人真正的聰明,在于有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.如記憶的特點在于有序與反復,根據(jù)遺忘規(guī)律分階段地整理歸納、復習鞏固,才能達到長時記憶的目的;短時的快速記憶,對于知識掌握來講不具備多大意義,只是“小智”,而不是“大智”.那么,良好的學習習慣來自哪里呢?--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來自他人的約束,而是來自一個人積極的心態(tài)和堅持不懈的努力。
了解自己,用正確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,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短處,不是給自己下結論,而是尋找自己努力的方向.初中,經(jīng)常會遇到大量的公式、定理,難理解又難記,一些同學只想著快點結束,老師問為什么學不好,他就說記憶力不好,公式記不住.其實只要他把公式理解并記住,就向成功邁進了一步.所以,了解自己的不足就是在尋找自己的努力方向.
做一個有思想的人,用積極的態(tài)度去對待自己的追求和困難,自己主動追求優(yōu)秀,追求最好的.一個積極的心態(tài)可以帶動很多的東西.心情不一樣,精神狀態(tài)也就不一樣,學習的效率也不一樣.一旦有了推動力,你會有明顯的緊迫感、危機意識,你會很有欲望去占有那些知識和技能,隨之你會很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,你就會在過程中獲得成就感.我們進而會很享受這樣一種過程,會因此而覺得生活很美好.積極的態(tài)度是成功的根源.當你明白你想要什么以后,其他的所有不利因素都無法左右你,你也不會喪失信心和斗志,因為你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,即使是暫時的停滯或者狀態(tài)低迷你也不會迷失自我,因為努力的方向始終清晰.
注重細節(jié),在細節(jié)上把習慣做到極致.在我們的學習中,如果沒有對細節(jié)上的精益求精就無法達到真正優(yōu)秀,這也是為什么同樣的基礎與同樣在學習,而效果卻有很大差異的原因.在學習中,提升一分,需要細心;提升一名,需要勤奮;提升一個層次,需要擁有相應層次的學習心態(tài).所謂細節(jié),就是我們在每一時刻做出怎樣的選擇.聽課時發(fā)現(xiàn)有一個問題理解不透徹,就想方設法弄懂,而不在乎少一分鐘的休息;作業(yè)中有一個題目難以解決,就思考哪個知識點沒掌握,千方百計地去復習,并通過練習徹底掌握;考試中有一個錯誤,就把它當成一個可能再次犯錯的問題,想辦法記住;即使放假,仍然能堅持做好復習整理與練習. 能改變自己的,也只有自己.只要過程走好了,結果永遠壞不了!什么是過程走好?就是在過程中養(yǎng)成這樣的習慣:當你面對無數(shù)岔路的時候,不要向自己的惰性和無知所妥協(xié),在堅持自己的目標和不斷付出努力的同時,運用你所擁有的動力去把每個細節(jié)做到精益求精,你不成功,誰成功? |